冬季河道清淤施工受低温、冰层等特殊环境影响,施工流程需科学规划、环环相扣,以确保施工安全、高效进行。以下是详细的施工流程:
一、施工前准备细化流程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正式开展勘察前,收集河道的历史资料,包括以往的清淤记录、河道设计图纸、水文地质报告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河道的演变过程、淤泥沉积规律等,为后续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二)现场勘察实施
专业勘察团队按照既定方案进入现场,运用钻探设备对河道不同区域进行钻探取样,分析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使用测量仪器精确测量河道的平面尺寸、水深等数据;通过水下探测设备全面排查河道内的障碍物分布情况。勘察过程中,及时记录勘察数据,绘制河道淤泥分布平面图、剖面图等。
(三)设备进场与调试
根据设备清单,组织设备进场。设备运输过程中,做好固定和防护措施,避免设备在运输途中损坏。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摆放。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调试,包括绞吸式挖泥船的绞刀转速、泵体压力,抓斗式挖泥船的抓斗升降速度、开合程度,破冰设备的动力系统等,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施工要求。
(四)人员分工与交底
在人员培训基础上,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召开施工交底会,向施工人员详细说明施工任务、施工难点、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要求了然于胸。
二、冰层处理流程
(一)冰层厚度检测
在进行破冰作业前,使用冰层厚度测量仪对河道冰层厚度进行全面检测,确定不同区域的冰层厚度,为选择合适的破冰方法提供依据。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每 10-20 米设置一个检测点。
(二)破冰作业实施
- 对于冰层厚度小于 30 厘米的区域,破冰船按照预定航线进行破冰作业。破冰船行驶时,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航向,利用船首冲击冰层,将冰层破碎成小块。破冰过程中,安排专人观察冰层破碎情况,及时调整破冰船的行驶路线。
- 对于冰层厚度超过 30 厘米的区域,先划定破冰区域,由人工分组进行破冰作业。每组配备 2-3 名施工人员,使用破冰镐按照一定的顺序破碎冰层,破碎后的冰块尺寸不宜过大,以便于清理。
(三)冰块清理
破冰完成后,使用挖掘机或人工将河道内的冰块搬运至岸边指定地点堆放。对于较大的冰块,可使用破碎设备进行二次破碎,避免冰块在河道内堆积影响后续清淤作业。
三、清淤作业流程
(一)绞吸式挖泥船清淤流程
- 挖泥船定位:绞吸式挖泥船驶入作业区域后,通过锚缆系统进行定位,确保挖泥船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
- 绞刀头下放与调整:根据淤泥层厚度,将绞刀头下放到合适的深度,调整绞刀的旋转速度和挖掘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挖掘效果。
- 泥浆抽取与输送:启动泥浆泵,将绞刀头切割下来的淤泥与水混合形成的泥浆通过管道输送至岸边的淤泥堆放场。在输送过程中,定期检查管道的密封情况和输送压力,确保泥浆输送顺畅。
- 作业面移动:当一个区域的淤泥清理完成后,通过调整锚缆系统移动挖泥船,进入下一个作业区域,重复上述清淤过程。
(二)抓斗式挖泥船清淤流程
- 挖泥船就位:抓斗式挖泥船行驶至作业地点,调整船位,使抓斗能够覆盖作业区域。
- 抓斗抓取:操作抓斗下降至河道底部,根据淤泥和杂物的情况调整抓斗的开合程度,抓取淤泥和杂物。抓取过程中,避免抓斗碰撞河道底部的障碍物。
- 淤泥卸载:抓斗抓取淤泥和杂物后,提升至运输船或岸边的自卸卡车上方,打开抓斗将淤泥和杂物卸载。卸载时,注意避免淤泥散落。
- 循环作业:重复抓斗抓取、提升、卸载的过程,直至该作业区域的淤泥清理完毕,然后移动挖泥船至新的作业区域继续施工。
四、淤泥运输与处理流程
(一)淤泥装载
清淤后的淤泥通过挖泥船卸载至运输设备(自卸卡车或运输船)中。装载过程中,确保运输设备装载适量,避免超载导致淤泥泄漏。
(二)淤泥运输
运输设备按照预定的运输路线将淤泥运输至指定的淤泥处理场。运输过程中,保持运输设备的稳定行驶,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防止淤泥泄漏。运输车辆行驶至道路时,需覆盖篷布,防止淤泥掉落污染道路。
(三)淤泥脱水处理
- 机械脱水:将淤泥输送至脱水设备(如板框压滤机)中,通过加压使淤泥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形成泥饼。脱水过程中,定期清理脱水设备中的滤布,保证脱水效率。
- 自然晾晒:在淤泥处理场划分晾晒区域,将淤泥均匀摊开,厚度控制在 30-50 厘米。在晾晒过程中,定期翻动淤泥,加快水分蒸发。如遇雨雪天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淤泥含水量增加。
(四)淤泥再利用或处置
脱水后的淤泥根据其性质进行再利用或安全处置。用于土地改良的淤泥,需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的淤泥,按照相应的工艺进行处理;对于无法再利用的淤泥,运输至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填埋过程中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五、施工收尾流程
(一)场地清理
清淤施工完成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清理散落的淤泥、杂物,拆除临时设施(如临时工棚、配电箱等),将施工设备撤离现场。
(二)河道检查
组织技术人员对河道清淤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河道内淤泥残留量、河道平整度等。如发现有未清理干净的区域,及时安排补清。
(三)生态恢复
对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河道周边植被进行恢复,撒播草种、种植树木等,恢复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清理施工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四)资料整理归档
将施工过程中的勘察资料、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后续的河道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