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是河湖水体底部长期沉积的产物,主要由粘土、泥沙、有机质及矿物混合物构成,其含水率普遍极高。未处理的淤泥含水率通常在75%-90%之间(以泥浆形式存在时,含水率可超过100%,甚至达到200%以上)。这种高含水率特性导致淤泥体积庞大、流动性强,直接运输需占用大量车辆,且运输过程中易因泥浆泄漏造成二次污染。
淤积时间:淤积时间越长,淤泥中的水分逐渐被沉积物颗粒吸附或蒸发,含水率会缓慢降低,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
天气与季节:潮湿天气(如雨季)会增加淤泥中的水分含量;冬季低温可能导致部分水分结冰,暂时提高含水率,但春季融化后又会恢复高位。
淤泥性质:黏粒含量高的淤泥(如细颗粒粘土),其颗粒间孔隙小,保水能力强,含水率通常高于砂质淤泥;有机质含量高的淤泥(如黑臭水体淤泥),因有机物吸水性较强,也会增加含水率。
高含水率是河道淤泥处理的核心难点。直接运输高含水率淤泥会导致:
运输成本飙升:淤泥体积大,需更多车辆,单位河道清淤成本显著增加;
二次污染风险:运输过程中泥浆易泄漏,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
后续处理难度大:高含水率淤泥难以直接进行固化、资源化利用(如制砖、建材),需先降低含水率。
为解决高含水率问题,需通过脱水处理降低淤泥含水率。常见处理方式及效果如下:
自然干化:将淤泥倾倒在农用地或鱼塘,依靠自然蒸发和渗透降低含水率。该方法经济简便,但占地面积大、处理周期长(通常需数周甚至数月),且易对周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机械脱水:通过压滤机、离心机等设备,利用机械压力或离心力分离淤泥中的水分。例如,对辊带压脱水机可将淤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体积减量约60%,处理后的泥饼呈块状,便于运输,且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固化处理:向淤泥中添加固化剂(如水泥、石灰、固化剂混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骨架结构,降低含水率并提高抗压强度。固化后的淤泥可作为工程回填用土,实现资源化利用。
处理后的淤泥含水率需根据后续用途确定:
运输或填埋:含水率需降至60%以下,以减少体积和运输成本;
资源化利用(如制砖、建材):含水率需进一步降至40%以下,以满足生产要求;
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含水率可保持在50%-60%,兼顾肥力和透气性。
来源:天尼威环保,电话/微信:15261590666,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 移动式河道淤泥固化设备与处理方案的创新实践
下一篇: 国内外河道淤泥处理技术的核心差异
公司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Copyright © 江苏天尼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47324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