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不同类型机械清淤设备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对比
时间:2025-09-03 09:18:42 点击次数:

不同类型机械清淤设备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对比

一、干式清淤设备(以两栖反铲式清淤机为例)

案例背景:某北方农村河道,全长约5公里,河宽15-20米,平均水深1.2米,淤积深度0.8-1.5米。河道两岸为农田,无通航需求,但需保留河底原生植被以维持生态功能。
设备特点与应用:采用两栖反铲式清淤机(平底船机体+沼泽轮支腿+反铲挖掘),通过陆路自行进入河道,无需大型围堰。反铲可精准挖掘河底淤泥,保留0.3米厚的原生淤泥层(含水生植物根系),避免全断面清淤对生态的破坏。挖掘出的淤泥通过船上搭载的皮带输送机直接输送至岸边临时堆场,再由自卸车外运至指定地点用于农田改良。
效果对比:相较于传统人工清淤,效率提升3倍(每日清淤量约800立方米),且保留了河底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施工期间未中断河道周边农田灌溉,村民反馈“清淤后河水变清了,田里的灌溉水也更充足了”。但需注意,该设备对流态淤泥(如含水量超过80%的淤泥)清理效果较差,需配合水力冲挖预处理。

二、半干式清淤设备(以水力冲挖机组+泥浆泵为例)

案例背景:某南方城市支流,全长3公里,河宽8-12米,平均水深0.8米,淤积深度1-1.2米。河道穿越居民区,需控制施工噪音(≤70分贝),且不能断流(保障居民日常用水)。
设备特点与应用:采用“水力冲挖机组+高压泥浆泵”组合。水力冲挖机组通过高压水枪(压力≥10MPa)将河底淤泥冲刷成泥浆,泥浆通过自流或泥浆泵(流量≥200立方米/小时)输送至岸边沉淀池。沉淀后的淤泥经脱水处理(含水率降至60%以下)后,外运至垃圾填埋场。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水枪角度和压力,避免扰动深层底泥(防止污染物释放)。
效果对比:清淤彻底(淤泥清除率达95%以上),施工噪音低(符合居民区要求),且未断流保障了居民用水。但需配套建设沉淀池(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增加了前期投入。此外,高压水枪对河底硬质障碍物(如石块、旧管道)清理效果有限,需提前排查并人工清除。

三、湿式机械清淤设备(以绞吸式挖泥船为例)

案例背景:长江中下游某航道(南京段),全长10公里,河宽50-100米,平均水深3-5米,淤积深度1-2米。航道需保持通航(日均船舶流量约200艘),且淤泥含沙量高(约70%)。
设备特点与应用:采用绞吸式挖泥船(配备铰刀、浮筒式泥浆泵、输泥管道)。铰刀旋转切割河底淤泥,泥浆通过泵送至岸边淤泥固化场(距离河道约2公里)。固化场采用板框压滤机将淤泥脱水至含水率40%以下,形成泥饼用于制作环保砖。施工过程中,通过GPS定位系统控制挖泥深度(误差≤0.1米),避免过度挖掘破坏航道底部结构。
效果对比:疏浚效率高(每小时清淤量约350立方米),连续作业能力强(日均清淤量约8000立方米),且不影响航道通航。淤泥固化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泥饼制成环保砖约20万块/年),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但设备购置成本高(单船约800万元),且需定期维护铰刀(每运行1000小时更换刀片)。

四、水下清淤设备(以淘洗式生态清淤机器人为例)

案例背景:南京鼓楼区西北护城河,全长2.5公里,河宽10-15米,平均水深1.5米,淤积深度1-2米(部分区域达2米)。河道位于老城区,两岸为居民楼,需严格控制施工对水质的影响(避免悬浮物扩散),并保留底栖生物栖息地。
设备特点与应用:采用淘洗式生态清淤机器人(宽4米、长1.5米,搭载水下摄像头、声呐系统)。机器人通过无线遥控深入河底,精准提取表层有机淤泥(厚度约0.3米),保留深层砂石层(为底栖生物提供栖息地)。淤泥经初步脱水(含水率降至70%以下)后,送至岸边污泥脱水站(采用叠螺机)二次干化(含水率降至80%以下),形成泥饼外运至园林部门用于绿化用土。施工过程中,通过声呐系统实时监测河底地形(误差≤0.05米),避免破坏原有水生态系统。
效果对比:实现了“微创”清淤(无断流、无大面积扰动),施工期间水质无明显恶化(COD浓度下降15%,氨氮浓度下降20%)。保留的砂石层促进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底栖生物种类从清淤前的5种增加至8种(如螺蛳、河蚌)。但清淤效率较低(每日清淤量约500立方米),且机器人需人工操控(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高),适用于小型河道或生态敏感区域。

五、小型/定制化清淤设备(以水陆两栖挖泥船为例)

案例背景:河南宿鸭湖清淤扩容工程,需清理湖区周边河道(宽5-10米,深1-1.5米)及滩涂淤泥,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工程需适应滩涂、沼泽等复杂地形,且要求快速部署(工期仅6个月)。
设备特点与应用:采用山东浩海疏浚装备有限公司的HID-3012P水陆两栖挖泥船(兼具挖泥、运输、固化功能)。该船采用履带式底盘,可在滩涂、沼泽上自行行驶(接地压力≤15kPa),无需修筑施工便道。船上搭载高浓度清淤系统(泥浆浓度≥30%),可将淤泥直接脱水固化(含水率降至60%以下),形成泥饼用于湖区生态修复(如种植芦苇、荷花)。
效果对比:适应性强(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进入滩涂的问题),清淤与生态修复同步完成(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30%,噪音减少15分贝)。每日清淤量约2000立方米,6个月内完成了10平方公里的清淤任务,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淤泥固化后的泥饼用于种植芦苇,湖区植被覆盖率从清淤前的30%提升至50%,吸引了大量候鸟栖息。


来源:天尼威环保,电话/微信:15261590666,转载注明出处!

Copyright © 江苏天尼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47324号-2  SiteMap

拨打电话